查看原文
其他

这可能是我迄今为止最想买的一把圈椅了

2017-12-13 刘园媛 红木家具厂


椅中经典,

非圈椅莫属。


圈椅,是中国传统家具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如今市面上见得最多的,最见功底的红木家具。


为什么说它最见功底?


因为圈椅秉承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除了构件截面均采用圆以外,还大量采用了曲线、曲面的构件。众所周知,曲线及曲面是比较难控制的,其弯转缓急稍有偏差,高矮胖瘦略有不同,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正因为圈椅具有代表性,所以很多红木家具及传统文化爱好者最先想到要入手的就是一把圈椅。


问题是,怎么选?


撇开收藏圈子里的老家具不谈,单市面上新做的圈椅就已不计其数,材质不一,有繁有简,姿态千差万别,做工参差不齐。私以为,与其买一把由红木家具商们根据个人喜好或者臆想粗制滥造出来的所谓新中式的现代改良版圈椅,不如买一把款型样式经历过岁月检验的经典圈椅的高品质精仿版。



圈椅之最,

堪称明式标准器。


1981年陈增弼先生撰文介绍:此椅在明代传世的众多圈椅中是设计最成功的一件,堪称明式标准器。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它的传承始终有序:


1944年:由利奥诺拉·利希诺侯爵主人和艾琳·希尔利兹夫人收藏。


1944年:由古斯塔夫·艾克收入《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后归古斯塔夫·艾克收藏。


1972年:由安思远先生收入《中国家具明清式样》一书。


1981年:陈增弼撰文介绍这件圈椅。


1982年:在夏威夷为纪念艾克逝世十周年举办的中国家具展上展出。


2006年:艾克夫人曾佑和教授捐献给北京恭王府。


2013年~至今:国家博物馆「大美木艺」经典明清家具展。

 

看到这里,想来懂行的人已不难猜到,这把承载着上百年历史并广受赞誉与推崇的圈椅,就是来自恭王府的“寿字纹圈椅”。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漂泊后,由艾克先生的夫人曾佑和教授专程从美国运回故土,并捐献给北京恭王府。


古典家具的业内人士一定知道艾克先生。


1944年他写了有关中国家具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正是这本书令中国的古典家具在全世界引起了关注和轰动。而书中重点介绍的就是这把黄花梨寿字纹圈椅。


恭王府藏 明·黄花梨寿字纹圈椅 



邂逅经典:

一念起,万水千山。


三年前,当陈洪伟在恭王府第一次看到这把寿字纹圈椅时,就被其散发出的气韵深深震撼。“这样精美的家具,不应该只藏在深宫博物馆里,更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于是,他萌生了一定要将这把圈椅精仿出来的念头。

▲陈洪伟去恭王府勘测寿字纹圈椅


之后,他又多次去恭王府观察并勘测实物,并反复参照《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中艾克所测绘的这把圈椅的三视图和详尽细节图,跟他的红桥红仿古家具团队一起探讨,反复琢磨这把圈椅。图纸无数次地调整,一遍又一遍地打样,俨然成了他们团队的习惯。


▲这是一次需要精细到毫厘的无限靠近经典的制作



仿古而不泥古,

敢于质疑经典,让经典更经典。


面对经典,并不是人人都有勇气提出质疑。这把被世人赞誉无数的圈椅经典,却鲜有人知道它其实是把有问题的圈椅。


若非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敏锐非凡的洞察力,很难看出来问题。但是陈洪伟和他的团队看出来了,并且提出来了。因为他们深信对经典的质疑不会使经典变得黯淡,反而有助于公众更加清醒地认识经典的意义所在,正确对待经典中可能存有的某些瑕疵:



▲恭王府藏寿字纹圈椅-侧面


该椅两侧及后面的角牙有别于正面,是简单的素牙头。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横枨下方,留有凿空的榫眼。显然,这些素牙板并非椅子上原有的部件。


后经证实:

艾克得此椅时,曾因牙头丢失而修理过——用楸木配置了六个素牙头装在两侧及后面。


可当时社会动荡,经济不景气,人心不定,工匠修复家具时不免草率行事,并未关注栽销的来龙去脉,也未顾及正面雕花云头角牙和栽销之间的关系,使得两侧双劈料牙板下有闲置的卯眼——栽销,其与前面的雕花云头坠角的卯眼规格相同、位置相符,而且后装的素牙头并未开榫,而是用胶直接粘上,造成这把圈椅的美中不足。


为了还原原物的最本真面貌,陈洪伟和他的红桥红仿古家具团队考察了其他流传至今、保存完好的圈椅,遂把后装的素牙头进行了更改,与正面的雕花云头角牙一致。



▲红桥红仿古家具团队制作的雕花云头角牙

▲红桥红仿古家具团队仿制的恭王府寿字纹圈椅



众星捧月。


该椅的椅圈由搭脑向两侧前方延伸,顺势而下,与扶手融合成一条多圆心的优美曲线。椅圈轮廓十分突出,成为这种款型椅子的造型主调和特征。其他设计部件都与之呼应,烘托和强化这一圆形主题。


▲红桥红仿古家具团队仿制的恭王府寿字纹圈椅


而此椅的视觉中心——靠背上雕刻的寿字纹,更是起到了点睛作用。以寿字纹为中心,又将靠背两旁花牙子和椅腿上端的花角牙等小装饰统一起来,并与椅子的椅圈、靠背等相呼应,起到了有趣的众星捧月的烘托作用。


正因为是视觉中心,所以这团寿字纹雕刻得好坏与否至关重要。通过与市面上其他仿制寿字纹圈椅对比,可以发现,很多雕刻得机械化痕迹太明显,线条生硬呆板、不流畅、不圆润。



▲红桥红仿古家具团队仿制的恭王府寿字纹圈椅-局部



一木连做


椅子四腿均为一木连做,即椅腿穿过椅面直抵椅圈,成为圈椅稳定的支柱。一木连做可使整件家具纹理更统一,线条更流畅,结构更牢固,但费料费工。有些仿制者采用上下两截相连,这样用小料即可,制作也简单得多,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但整体品位和牢固度就不言而喻了。

椅面攒框,起鼓落堂。椅面下牙条采用劈料做法。椅腿近地端,前、左、右三方连以双枨,上为直枨,下为罗锅枨,这与椅面下牙条的劈料做法既有呼应,又有变化。

▲红桥红仿古家具团队仿制的恭王府寿字纹圈椅



圆的韵律美。


仔细观察还可发现:此椅各部件的截面都是大小不同的圆、椭圆等截面,极有韵律美感。这一微小的变化,制作起来可一点不省事,但不细看,几乎看不出来。这也就为一些急功近利的仿制者提供了可趁之机,他们会把椅圈从头到尾做成一样粗细。



▲红桥红仿古家具团队仿制的恭王府寿字纹圈椅-局部


椅圈两端略向外转,作“鳝鱼头”式混圆处理,丰富了以主圈为代表的圆的韵律美的设计效果。这是一部以圆为主旋律的优美乐章,是明式家具中运用变化与统一造型规律十分成功的一个案例。


就像谭向东先生说的:“仿古切不可泥古,古物有时候也骗人”。市面上仿这把圈椅的很多,但是做对的不多,做好的就更少。不同于旁人的照搬全抄,陈洪伟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前人所犯的错误,后人有义务重新纠正,让经典之器更为经典。


了解更多关于这把椅子,可加微信好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